跳至主要內容

中醫氣血養生秘訣:營養循環與免疫力的健康關鍵

🌟氣血到底是什麼?中醫師的日常保養大解析

健康每一天/特別報導
每次聽到中醫說「氣血不足」就霧煞煞?其實這概念比你想得更貼近生活!就像機車要加油才能跑,身體也需要「氣」當動力、「血」當燃料,兩者缺一不可!


🔍氣血白話版:身體的汽油與引擎

  • 「氣」= 引擎動力
    古字「气」像蒸氣往上衝的模樣,中醫加「米」變成「氣」,根本在說「吃飽才有力氣」!從呼吸的空氣(清氣)到食物的營養(穀氣),通通會轉化成支撐心跳、流汗、消化這些日常動作的能量。

  • 「血」= 全身營養包
    不只血管裡流的紅色液體,還包含滋潤皮膚、修復傷口的營養物質。就像超商物流車,把養分送到每個器官角落,沒送達就會手腳冰冷、臉色蒼白!


❄️天冷必懂!氣血如何影響健康?

中醫經典金句「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」超重要!
✔️ 氣管循環:心臟跳動、血液流動都要靠氣推動
✔️ 血養器官:大腦思考、肌肉運動都需要血中營養
✔️ 免疫關鍵:衛氣不足就像城牆破洞,病毒隨時入侵
✔️ 代謝核心:手腳冰冷、水腫都是循環卡關的警訊


🧬先天VS後天!氣的來源全圖解

類型 來源 功能 保養重點
先天元氣 父母遺傳 決定基礎體力與老化速度 腎臟調理、避免熬夜
後天宗氣 呼吸+飲食 維持日常活動力 腹式呼吸、吃原型食物
防護衛氣 體表能量 調節體溫與免疫力 規律運動、拍打經絡
營養營氣 血液成分 修復組織與分泌激素 補充鐵質、穴位按摩

💡日常保養4大招

  1. 早餐喝「黃金粥」
    南瓜+小米+紅棗煮粥,補脾胃生成更多穀氣
  2. 敲打「氣血通道」
    每天敲手臂內側(心包經)與大腿外側(膽經)各50下
  3. 泡腳加生薑
    晚上用薑片+38°C熱水泡腳15分鐘,促進末梢循環
  4. 練「深蹲呼吸法」
    吸氣下蹲、吐氣站起,同時訓練肌力與肺活量

❌氣血卡關的5大警訊

  • 下午3點突然超睏(氣不足)
  • 指甲出現直條紋(血不潤)
  • 睡覺手麻醒來(循環差)
  • 傷口癒合變慢(營養缺)
  • 莫名心悸胸悶(氣滯血瘀)

🍵四季通用!養氣血茶飲配方

材料:黃耆5片、枸杞10粒、桂圓3顆、生薑2薄片
煮法:600ml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,整天分次喝
功效:溫補不上火,適合辦公室久坐族與手腳冰冷者


🌞中醫師私房建議

「現代人不是吃得不夠,而是動得太少!」每天快走20分鐘比吃補藥更重要,肌肉收縮能幫靜脈血液回流,等於自體幫浦打氣血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