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皮膚腫塊是濕疹還是癌?醫揭5大危險徵兆:這些症狀拖不得!

皮膚腫塊別輕忽!醫教關鍵判斷法

最近香港文壇傳來令人惋惜的消息,知名作家倪匡以87歲高齡辭世。這位創作《衛斯理系列》的才子晚年飽受皮膚問題困擾,原本以為是普通濕疹,最後竟確診皮膚癌。這案例給我們重要提醒:皮膚問題真的不能隨便擦藥了事!

濕疹治不好?小心是癌症偽裝

倪匡的情況其實不是特例!台灣也有患者把皮膚癌當濕疹亂擦藥,拖了2-3年才確診。高雄醫學大學皮膚科醫師就提醒,當皮膚出現「久治不癒的潰爛傷口」,就算看起來像濕疹,也要高度警覺!

為什麼皮膚癌會被誤認?

  • 中後期皮膚癌可能出現組織壞死、滲液
  • 患部會反覆結痂又潰爛
  • 外觀與慢性濕疹極度相似
  • 就算做切片檢查,沒取到癌細胞也可能誤判

12大危險因子你中幾個?

很多人以為「沒曬太陽就不會得皮膚癌」,這觀念大錯特錯!根據臨床統計,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:

  1. 年紀大於50歲:皮膚修復力下降
  2. 有超過100顆痣:特別是形狀不規則的
  3. 長期傷口不癒合:超過1個月要注意
  4. 愛做日光浴:紫外線是頭號殺手
  5. 家族有皮膚癌史:遺傳機率增3倍
  6. 免疫系統差:如HIV患者、器官移植者
  7. 接觸化學物質:砷、焦油等致癌物
  8. HPV病毒感染:某些病毒株會誘發病變

ABCDE自檢法超重要!手機就能做

亞洲大學附醫醫師傳授簡單5步驟,每天洗澡後花1分鐘檢查:

代號 判斷重點 危險特徵舉例
A 形狀不對稱 左半邊和右半邊完全不同
B 邊緣不規則 像海岸線有鋸齒狀凸起
C 顏色混雜 同時有黑、棕、紅、白色
D 直徑超過0.6cm 約鉛筆橡皮擦大小
E 快速隆起變化 數週內明顯變大變厚

實用技巧:用手機拍照紀錄,每月比較腫塊變化,連醫師都說這招超有用!

防癌從日常做起!3招必學防護

  1. 防曬要做整套:陽傘+寬邊帽+抗UV外套,記得選UPF50+材質
  2. 避開曝曬時段: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紫外線最毒
  3. 定期皮膚檢查: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半年給醫師用皮膚鏡檢查

醫師特別提醒:「很多人以為冬天不用防曬,其實紫外線UVA整年都有,會穿透玻璃讓室內的人慢慢累積傷害!」

味覺改變也是警訊?

倪匡生前曾提到「吃咖哩都沒味道」,這其實是皮膚癌擴散的可能徵兆!當癌細胞影響到神經或內分泌系統,可能出現:

  • 突然味覺遲鈍
  • 對氣味敏感度下降
  • 食慾異常改變
  • 體重莫名減輕

如果合併皮膚問題,更要提高警覺!醫師強調:「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,它的變化經常反映全身健康狀況,絕對不能放著不管!」

最後提醒大家,皮膚問題超過1個月沒改善,別再自己買藥膏亂擦!儘快找皮膚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,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