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退休金該留給自己還是子女?60歲後才懂的人生理財課

【健康每一天/理財達人孫太的銀髮必修課】

▌那些年我們繳的「孝親費」,原來都是「未來養老金」!

上個月和閨蜜阿玲喝下午茶,這位60歲還活力十足的單親媽媽突然說:「我現在每天忙著算錢,但不是賺錢是分錢!」原來她正在重新規劃財產,把原本要給兒子創業的錢統統收回來。三年前她贊助兒子開咖啡廳,結果變成長期「孝親費」,店面收掉時連裝潢費都沒拿回來。

這讓我想起去年震驚演藝圈的新聞,某位女星突然離世留下上億遺產,家人為了6千萬稅金鬧上法院。更慘的是她90歲老母得靠變賣女兒遺產度日,這不就是「留錢變留債」的最佳寫照嗎?

▌存款簿上的數字,是晚年尊嚴的保證書!

台灣人最愛講「囝仔人有耳無嘴」,但面對財產分配卻總是「有嘴講不清」。阿玲說她媽媽過世時,弟弟拿著放棄繼承同意書要姊妹們簽名,明明都是女兒在顧,最後房產卻全歸兒子。這種「傳子不傳女」的老觀念,不知道害慘多少家庭!

現在她學聰明了,把資產分成三份:

  1. 醫療信託帳戶:癌症復發時的救命錢
  2. 養老生活金:住得起養生村的預算
  3. 子女急難金:但要等孫子成年才能動用

▌從沈殿霞到梅艷芳,明星教我們的理財課!

香港「肥姐」沈殿霞的遺產規劃堪稱經典,規定女兒35歲才能動用遺產。當年鄭欣宜窮到只剩26元港幣,現在卻成億萬富婆。這招「延遲給付」真的高明,逼孩子學會自立又保住老本。

反觀有些父母把房子過戶給子女,結果自己反被趕出門。我有個親戚把透天厝登記給兒子,現在想裝電梯養老都被媳婦嫌浪費錢。所以說啊,握緊房產權狀比握著孫子的手更實際!

▌養老金防啃老三大絕招:

  1. 裝窮戰術:兒子要創業?就說錢都被套在股市
  2. 信託防火牆:設定逐年給付,避免被一次敗光
  3. 遺囑先公證:與其身後讓子女吵,不如生前講明白

最近和老公認真算過,住養生村每月要5萬,請外傭要3萬,加上醫療預備金,退休後25年至少要準備2000萬才安心。所以現在開始: ✓ 每月固定撥款到養老專戶 ✓ 投資以債券型基金為主 ✓ 保單受益人改成配偶

最後想問大家:

  1. 如果明天突然離開,你的存款夠付喪葬費嗎?
  2. 孩子要婚房頭期款,你會動用退休金嗎?
  3. 現在開始學投資理財,會不會太晚?

記得,你的養老金不是遺產,是晚年的尊嚴保證書!與其百年後讓子女為遺產翻臉,不如活著時帶他們環遊世界,這才是真正的傳家之寶。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