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那些被誤解的照護時刻】
「你知道嗎?當案家兒子對著我吼『妳憑什麼碰我媽』的時候,我連呼吸都要重新練習。」秀琴翻著服務紀錄本,指尖停駐在某個被淚水暈開的日期欄位。這天她剛處理完失禁長輩的衣物,轉身就撞見家屬嫌惡的眼神。
▍照護現場的雙面情緒
被當出氣筒的日常
- 經濟壓力轉嫁:某次幫中風伯仔換尿布時,女兒突然摔杯子:「政府補助這麼少,請妳來根本浪費錢!」
- 親情虧欠投射:深夜11點接到電話:「我爸說妳沒幫他擦背!妳現在馬上過來!」(其實當天根本沒排班)
- 專業度質疑:煮魚被嫌腥味重,家屬當面倒掉:「連菜都不會煮還當什麼居服員?」
溫柔反擊的智慧
秀琴發展出「三明治溝通法」:
- 先接情緒:「我懂你們擔心阿公吃不好」
- 給專業建議:「醫生說清蒸比較適合吞嚥」
- 留選擇權:「不然明天我們試試鱸魚粥?」
▍黑暗中等待的微光
獨居阿嬤的生存儀式
省電模式全紀錄 | 情境 | 阿嬤行為 | 秀琴破解法 |
---|---|---|---|
大熱天 | 寧可中暑也不開冷氣 | 「阿嬤我頭暈了」自備冰毛巾 | |
陰雨天 | 堅持摸黑看電視 | 「這齣歌仔戲結局超精彩」立刻開燈 | |
寒流來 | 裹三件毛衣發抖 | 「孫子說要視訊喔」順手開暖爐 |
那些比藥更有效的處方
- 擁抱療法:每週三次的「抱抱時光」,阿嬤血壓從160→130
- 追劇會報:陪聊本土劇發展出「阿嬤版劇情預測」
- 記憶存摺:把阿嬤年輕照片做成「人生回顧相簿」
▍照護者背後的照護
居服員的隱形傷口
- 情緒感染症候群:聽完10個家庭故事後,回家對老公莫名發火
- 職業性脊椎側彎:彎腰幫長輩穿鞋30次/天
- 深夜焦慮群組:LINE群組總在半夜跳出「我又被投訴了…」
全台居服員生存調查
項目 | 比例 | 心聲 |
---|---|---|
被言語羞辱 | 78% | 「罵我可以,不要趕我走」 |
遇性騷擾 | 23% | 「阿公只是生病忘記界線」 |
想離職 | 65% | 「放不下阿嬤那句『明天見』」 |
▍點燈人的溫柔革命
秀琴現在隨身帶「正能量三寶」:
- 案家孫女的塗鴉卡片
- 阿公手作木頭吊飾
- 手機存檔家屬道歉訊息
「當我覺得快撐不住,就看看這些微光。」她正在籌組「居服員深夜食堂」,讓夥伴們有個能哭能笑的秘密基地。下次經過社區老屋,或許你該注意——那裡熄滅的不只是電燈,可能是某個等待被聽見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