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血管瘤會惡化成肝癌?先搞懂4大類型差異
肝血管瘤其實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根據統計約有5%成年人會發現,但你知道它其實分成不同類型嗎?醫師整理出關鍵分類:
▍4種血管瘤類型比一比
-
海綿狀血管瘤(最常見)
像蜂窩狀結構,容易發現鈣化點,通常生長緩慢且邊界清楚 -
硬化性血管瘤
摸起來偏硬,血管腔幾乎閉合,纖維化程度高 -
血管內皮細胞瘤(危險型)
唯一可能惡變的類型!源於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 -
毛細血管瘤
血管細小密集,纖維組織增生明顯
▍這些症狀要當心!6大身體警訊
多數人完全沒感覺,但當血管瘤超過5公分就可能出現:
- 吃一點就飽(上腹悶脹感)
- 噁心想吐(尤其飯後更明顯)
- 按壓右肋骨下方會疼痛
- 皮膚出現不明黃疸
- 體重莫名下降
- 嚴重時呼吸困難
▍檢查方式全解析
超音波檢查最常用,能區分90%以上血管瘤。若不確定時會加做:
- 電腦斷層(CT):注射顯影劑觀察填充特徵
- 核磁共振(MRI):更精準判斷血管分布
- 血管攝影:極少數情況需要
▍最新治療對策大公開
多數只要每半年追蹤即可,但出現這些狀況要處理:
- 血管瘤每年長大超過2公分
- 引發嚴重貧血(瘤體破裂出血)
- 壓迫膽管或主要血管
- 確認為血管內皮細胞瘤
治療方式包括:
- 微創栓塞術:阻斷腫瘤血液供應
- 射頻消融:用熱能破壞腫瘤細胞
- 手術切除:適用巨大血管瘤
▍日常保養5大守則
- 避免劇烈撞擊腹部(尤其健身做核心訓練時)
- 戒酒:酒精會刺激血管異常增生
- 雌激素控制:避孕藥、更年期荷爾蒙治療要謹慎
- 少吃高油脂食物:減輕肝臟代謝負擔
- 每餐七分飽:減輕腹脹不適感
醫師提醒:雖然惡變機率低於0.1%,但若出現持續發燒、體重暴減等異常症狀,務必立即回診檢查!